Helene落英

威凤与鲲鹏

本篇别名《论初唐文人的用(ma)典(pi)能登峰造极到一个什么程度》

前一阵因为解读黄君汉墓碑中的故事  唐初名将黄君汉因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而被抹杀?事实或恰恰相反!(下),顺道查阅了同一时期的周范碑(左屯卫大将军周孝范碑铭并序,出自《文馆词林·卷四百五十三》,作者褚亮),结果看到了这样一句:

主上昔在维城,任隆分陕,朴燎原於钟岱,止横流於溟勃,远求时彦,用清中夏。公亦推诚霸主,委质兴王。附翼之机,因抟风而自远;纵鳞之致,与委水而争击


那句“朴燎原於钟岱,止横流於溟勃”,本以为就是“拯溺救焚”的夸张版:星火燎原的各路义军,都被我们主上给扑灭了;横流天下的盗匪兵祸,也都被我们主上给消止了——直到我无知地发现:“钟岱”并不是我所想象的“钟一样的泰山”(形容天可汗乃百岳尊长之类的意思),而是“昆仑山和泰山”……

  • “钟山”出自《楚辞•哀时命》:愿至昆仑之悬圃兮,采钟山之玉英。王逸注“钟山,在昆仑山西北。”

  • “溟勃”就比较简单了,溟海和渤海,泛指无边的海域,为各类诗文中的常见意象。

(另外此句的前一句“任隆分陕”还化用了周公旦分陕而治的典故,刚好秦王李世民也是唐朝的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,历史照进现实,就不多解释了。)

所以, “朴燎原於钟岱,止横流於溟勃”真正信达雅的翻译应该是这样的:

你从雪山走来

春潮是你的风采

你向东海奔去

惊涛是你的气概

……

这还不算完,用典要讲究前后呼应,比如李百药在《黄君汉碑》中用了一句“二十八将咸集星相”,后面就要跟上一句“赤伏神符,自奔犀象”,非得在昆阳把王莽打败了不可。褚亮也一样——大家想起来“溟勃”里住着什么了吗?

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,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是鸟也,海运则将徙于南冥。南冥者,天池也。《齐谐》者,志怪者也。《谐》之言曰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

 没错,就是这段高考必背篇目《庄子·逍遥游》!(我还得谢谢褚亮没给我搞啥太难的……)

——前文不是已经说到“如横流般作乱的各路反王都被推到溟海里去了”吗?于是墓主周孝范将军“附翼之机,因抟风而自远;纵鳞之致,与委水而争击”——你若是鲲鹏,我便是那羽翼和鳞片,我愿辅佐你一起抟风九万,击水三千。

南朝人真浪漫……

还是那句话:不要说我过分解读,六朝骈文怎么解读都不过分!


 话说,之所以会注意到这段,是因为李世民自己写的《威凤赋》中也有一句“化垂鹏于北裔,训群鸟于南荒”,用的也是鲲鹏的典故,然而跟褚亮比起来,算是小巫见大巫了。

二凤:我要写一段生平自述!

褚亮:陛下您太谦虚了,看我的!

二凤:……

 

其实这并不是褚亮头一回引经据典地夸人了,按照正史《册府元龟》的记载,褚亮在浅水原之战后被从战俘营里“解放”出来、第一次见到秦王李世民的时候是这样说的:

弱年流转寓迹,隋朝虽异,龙逢逆鳞,同为暴君所弃,备尝艰苦,沦没寇庭。所恨王濬浮江,名桂三吴之籍;武王伐纣,不预八百诸侯。

——《册府元龟·帝王部·礼贤》

王濬是西晋名将,因为当时吴国有童谣“阿童复阿童,衔刀浮渡江”而王濬的小字恰好是“阿童”,于是晋武帝拜其为伐吴的主帅。武王伐纣在孟津观兵会盟,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前来襄助他—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:我虽然身在敌营,但是您的威名就像阿童浮江和武王除暴那样,早就传遍了四方了,我恨的是我怎么就成了孙皓和纣王那边的人了呢?!

要知道,当时听这话的李世民只有十九岁。

 

二凤:……除了年纪小读书少以外寡人还能说些什么呢?!

魏征:……瞧见了吧,没我能行么?!!

评论(8)

热度(71)
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